宗锦耀局长重要讲话,告诉你如何开拓农村三产融合新境界

  • 发布时间:2016-01-06
  • 作者:admin
  • 来源:壹度创意
  • 浏览次数:1280 次
      这次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总结“十二五”成就经验,为“十二五”收官,部署“十三五”思路和重点工作,为“十三五”谋篇。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发展和农民创业创新,不断开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境界。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的具体意见。 
  一、肯定成绩经验,进一步增强促进产业发展的决心信心 
  即将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适应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进入新阶段,积极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积极打造亮点,让农业“接二连三、隔二连三”,插上了“二产”、“三产”的翅膀,推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稳中增效,成为拉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做出了积极贡献。预计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可达20万亿元,约占全国工业的18%,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约2.2: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0%;休闲农业主体180万家,预计收入3500亿元。农民创业创新兴办实体经济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了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为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提供了新的动能。今年产业发展延续了多年以来的良好态势,为“十二五”完美收官。 
   过去五年,特别是即将过去的2015年,各级管理部门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着力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一)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稳定健康发展。 
  1.加强政策落实创设 
  认真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积极协调扩大补助资金规模、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技术服务、加强督导检查和宣传,确保补助政策高效规范廉洁实施。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0亿元资金(其中1亿元用于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比上年增长66.7%,实施区域扩大到20个省区市,在320个县扶持14843个农户和2460个专业合作社新建初加工设施共2.4万座,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30万吨、果蔬贮藏能力66万吨、果蔬烘干能力83万吨。我部印发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通知,在18个县(市)、36个园区和90个企业进行试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5年以产地初加工补助资金为源头,创新整合3.6亿元建设初加工设施,带动农户24万户,农民增收8亿元以上。湖北省争取了55亿元财政资金和3000万元贴息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辽宁省对农产品加工业投资给予补助;河南省近三年共投入研发资金13.2亿元,研发新产品达6056个。 
  2.加强规划引领指导 
  启动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重大问题课题研究,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大部分省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吉林、福建、青海、西藏等省区积极研究编制“十三五”分行业发展规划,黑龙江、山东、江苏等省及时指导相关科研单位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项目前期工作。 
  3.加强科技创新推广 
  农业部印发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通知,在山东举办了科技创新推广和成果转化活动,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推广成果,有929家科研单位和企业展览展示科技成果、产品与装备,达成技术合作意向84项,技术成果转让金额达1.9亿元。通过网络平台征集成熟技术成果1340项,企业技术需求855项,企业与科研单位通过网络平台对接技术项目331项,协议转让金额达2.86亿元。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农产品加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加强对科技创新与推广、经营管理、职业技能、企业家和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四大人才队伍的培养。举办西部农产品加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和青年科技人员培训班。各地也层层抓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加强主食加工提升 
  农业部深入开展提升行动,组织主食加工老字号宣传推介公益活动,认定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推动组建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甘肃省在推进马铃薯产地初加工的同时,构建了从育种到深加工及主食化开发的全产业链,土蛋蛋变金蛋蛋,带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和农民增收。 
  6.加强加工园区建设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召开加工产业园区建设经验交流会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座谈会,交流各地经验。陕西、河北、江苏、浙江等省编制了省级加工园区和集中区标准,吉林省加工园区“四通一平”以上的开发面积已近900平方公里,2014年园区投资强度2573.4万元/公顷。 
  7.加强统计监测分析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组织召开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暨休闲农业统计工作座谈会,开展食用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状况问卷调查工作,组织季度运行情况和重点行业监测预警分析。湖南、重庆、云南等省市积极配合开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景气监测工作,并及时提供有价值的运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大力推进休闲农业规范有序发展。   
  1.强化调查研究创设新政策 
  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对创新用地政策、加大财税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公共服务方面提出落实措施。上海市农委按照11部委文件要求,组织协调12部门,印发上海市实施意见。四川省政府制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率先启动产业基地景区化和农业主题公园试点工作。江苏省编制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编印观光指南手册,发布精品线路,组织了南京农业嘉年华等有影响力的活动。 
  2.推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 
  组织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共计认定62项文化遗产。编辑制作画册、系列丛书和宣传视频,举办发布活动等,切实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的影响力。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意见,实施濒危农耕文化抢救、保护与传承示范、基础设施建设、乡村记忆、农耕艺术精品创作等八大工程。 
  3.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培育 
  农业部共推介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60个、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54个、示范点639个。在扩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的同时,促使各经营主体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完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开展宣传推介营造新氛围 
  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推介、展示活动,向社会推介450个景点和从全国遴选的100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消费者前往乡村休闲。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新智库 
  成立全国休闲农业专家委员会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培养创意人才队伍,提高了管理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6.推进休闲农业基础性工作 
  组织开展休闲农业统计监测工作,科学设置指标和监测统计方式,构建长期稳定的统计监测工作机制。 
  (三)围绕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大力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即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1.组织指导农民创业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创业创新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着力加强农民创新创业服务工作,实施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联合团中央、人社部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联合国家发改委、国家民委、民政部、林业局、扶贫办启动实施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参与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开展的结合新兴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小微企业政策,参与企业减负和淘汰落后产能督促检查工作。在正在开展的活动中,引导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向农民创业创新倾斜,引导休闲农业探索农民自组织、自激励、自就业的创业模式,引导农民通过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让农民共享初加工、流通等产后利润。云南省印发了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在政策落实、建立基金、示范试点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组织指导区域经济合作 
  支持举办第十八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区域经济交流与市场拓展工作,共签约173个重点投资项目,投资总额538亿元,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9个,签约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采购和贸易项目72个,贸易额74.37亿元。 
  3.组织指导外经外贸工作 
  积极参与中美、中欧农产品加工业国际规则制定,举办东盟和“一带一路”区域贸易经理人培训、出口示范基地培训、中荷马铃薯加工技术及仓储对接等活动。目前已经有600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研发机构、技术装备、标准品牌和企业分部已经实现“走出去”。 
  我们在促进产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上午陈晓华副部长在讲话中概括了五个始终,即始终把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作为推进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始终把市场决定和宏观指导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遵循,始终把政策引导和项目推动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始终把创新和推广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始终把机构职能建设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保障。上午9个省(区、市)也介绍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扬,相互学习和借鉴。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和决心,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努力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 
  二、清形势任务,进一步明确引领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农业部党组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发展和农民创业创新,特别是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制度创新、结构优化、要素提升打造产业“升级版”,通过有效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实施中国制造2025,都需要我们积极配合和适应。同时要看到,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同样下行压力加大、经历局部市场饱和以及结构性产能消化期,承受着价格“天花板”和成本高企“地板”的双重挤压,新常态特征明显,困难和问题增多,单靠企业自身力量难以解决,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应对。    
   我们要认真把握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一是政策推动。 
  强农惠农富农、中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政策十分利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信贷担保体系,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鼓励扶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合作社税收实行优惠,免征初加工和重点龙头企业所得税,企业外购免税农产品和进口增值税优惠,休闲农业用地等政策逐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全国家庭农场超过87万家,农民合作社超过140万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2万家,这些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是市场拉动。 
  我国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左右,正在积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特别是城镇化每年以1200万人的规模推进,“三个一亿人”(1亿农民工市民化、1亿居民棚户居住改造、转移1亿中西部农村劳动力)计划加快实施。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加工品消费和休闲度假需求快速扩张和不断升级,对优质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产品消费和高品质生活体验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日益呈现功能化、多样化、便捷化和安全化的趋势,个性化、小众化、体验化、高端化日益成为重点。人们远离喧嚣,到乡村望蓝天白云、看碧水清波、吸清新空气、品特色美食的愿望更加强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空前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是创新驱动。 
  新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孕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装备技术、新包装材料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中有效运用,推进了加工设备的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植入,农村电子商务、农商直供、产地直销、食物短链、社区支农、会员配送、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经营模式不断涌现。农产品电商飞跃发展,总数达到3.1万家,涉农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5万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是农业现代化带动。 
  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连续12年增产,粮食连续3年超过12000亿斤;农民人均收入将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增幅连续6年保持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两个高于”态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超过5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2%,畜牧业占农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农村水电路气房、科教文卫保取得长足进步,为产业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积极应对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是资源环境约束大。 
  长期以来依靠拼资源、拼环境、拼劳力地力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瓶颈问题,资源环境刚性约束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农产品加工产量、库存和进口三重增加,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越来越难以提高。 
  二是用地融资难。 
  农用地、工用地两不靠,专用原料基地、初加工设施和休闲农业用地流转困难;由于单位面积产出税收少、投资强度弱,一般难以拿到用地指标;征地花费时间长、用地审批慢、办证难、时效性差。农产品加工企业前建基地、后连物流,一次性收购原料常年加工,原料占地多,流动资金压得多,特别是季节性收购资金贷款难,抵押物只有房地产和机械装备,并按预期收益的2折至5折放贷。 
  三是各类负担重。 
  加工企业平均税负约占销售收入的8%-10%,而利润仅为销售收入的3%-5%,各类原料价格10年上涨了66%-108%,能源、动力价格上涨了74%,劳动力成本8年涨了近二倍左右,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0.71%,而大部分农产品加工制品价格上涨仅为80%。 
  四是发展方式粗放。 
  1.加工专用品种严重缺乏 
  如专用玉米,我国只有100多个品种,而美国有3000多个,我国小麦、苹果、柑橘等都缺乏相应的加工品种。产地初加工水平低。农产品每年产后损失3000亿元,相当于1.5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 
  2.主食加工滞后 
  目前城镇居民约70%、农村居民约40%的谷物类主食依赖于市场采购,但大量的主食产品产自小作坊、小摊贩,生产方式原始简陋,质量堪忧。 
  3.综合利用不足 
  农产品副产物和加工副产物的60%以上没有得到循环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企业平均耗电量、耗水量分别是发达国家的2倍和3倍以上。 
  4.布局比较分散 
  农产品加工企业85%是规模以下企业,95%是点状分布。 
  2.创新能力不足 
  模仿多、创新少,引进多、自创少,单打独斗多、联合创新少,技术装备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核心设备主要靠进口,多数企业缺乏品牌宣传推介资金。 
  6.服务体系不健全 
  专业化服务机构不足,覆盖面小,服务功能同质化、针对性不够强,难于与企业有效沟通对接。 
  休闲农业因发展时间较短,也存在服务设施不足、经营主体融资不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员素质亟待提升等问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首次突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等,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完善市场环境,进一步减税轻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为“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农民创业创新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从事的工作与农业、农村、农民和工业、服务业、城市、市民都有关联,所以我们的同志既要关注“三农”,也要关注工业、服务业、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要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转化成新的发展战略、重大政策、重点工程和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到推动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去,为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一要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中担当重任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构建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同时为农业注入投入资金、管理、人才、科技、装备、设施现代生产要素,引领一产按照二三产业要求组织生产,构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通过分工分业催生出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从而实现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和质量环保法制化。休闲农业的发展,拓展了农业多种功能,培育了国内消费新增长点,推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农业的增值增效转到依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来,在单位耕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的多功能性价值,将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观光旅游利润、农村资源要素和人气都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在“四化同步”中补农业现代化短板,在城乡一体化中补农村社会发展短板,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中补农民增收短板,进而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和谐稳定,让农民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现代化成果,实现更加体面的劳动、更有尊严的生活。 
  二要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中再立新功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3204万个(其中个体工商户2505万个),其中返乡创业农民工220万人,创办小微企业23.7万家,吸纳1.6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为农民人均收入提供了35%的份额。农产品加工业吸纳3000多万人就业,其中70%以上是农民,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以上直接来自农产品加工业工资性收入,加上关联产业间接收入比重更大。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的发展,通过初加工减损增收,通过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通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引入扶贫新兴业态,让农民广泛参与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加入各种合作组织,活动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各个业态,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让农民“一季两收,四季不断”,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要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 
  大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致力于农产品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加工副产物的全值利用和加工废弃物的梯次利用,实现对各类资源的“吃干榨尽”,促进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发展到1600个,入园企业约3.5万家,其中龙头企业1.5万家,可以分享环保和综合利用设施设备,防止了分散布局造成的分散污染;休闲农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环境“净化、美化、绿化”为主线,创建良好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让农村美起来,进而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四要在实现经济“双中高”中提供支撑 
  从今年的情况看,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一直比工业平均水平高4—5个点,预计全年将突破20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是汽车工业的2.8倍。180万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出现农家乐、民俗村、休闲观光园、休闲农庄等多种形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不少地方继续保持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彰显了促进增收激活消费的经济功能、带动就业的社会功能、传承农耕文明的文化功能、美化乡村环境的生态功能等,让闲置的土地流动起来,让闲暇的时间充实起来,让富余的劳动力活跃起来,日益成为服务居民、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保护生态、传承文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天然融合体、农耕文化的重要传承体、连接农民的利益共同体,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成为“老乡”迈向全面小康的有效途径。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农业农村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力争明年和“十三五”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总量明显增长,结构明显优化,竞争力明显增强,争取年均增长7%左右,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2.5:1左右。到2020年,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年均增长8%以上,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格局基本形成,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要形成农民创业创新一套政策、一批平台、一批带头人、一批典型和一个服务体系等“五个一”发展新格局,使农民创业创新蔚然成风。使我们的产业在促进“十三五”农业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三、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推动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如期完成各项战略任务。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五大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指导“十三五”发展的思想灵魂。我们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行动,促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要把创新作为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企战略;要把协调作为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要把绿色作为产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着力促进可持续发展;要把开放作为产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走出去”;要把共享作为产业富民发展的本质要求,着力谋划创业就业增收的政策措施。 
   “十三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农民创业创新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在农业农村经济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越来越显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保障国民营养安全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 
  它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中小微企业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农业农村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载体。 
  第二,休闲农业是经济社会新兴战略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旅游和现代消费的新业态。 
  发展休闲农业,是在资源环境硬约束背景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是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打造农村经济“升级版”、培育国内消费新增长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同时也是在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冲刺期背景下引入扶贫新型业态、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确保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的战略措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推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让广大城乡居民养眼、养胃、养肺、养心、养脑,为其提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促进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第三,农民创业创新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和强农之策,也是提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新动能新引擎的必然选择。 
  农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人数最多、潜力最大、需求最旺的重要群体,农民创业创新的实质是农民办企业,乡镇企业的本质也是农民办企业。发展农村实体经济,是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举措,聚集农村资源要素的有效手段,激发农民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的有效途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农民创业创新也仍将处于黄金机遇期。我们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把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化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坚持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工作目标,坚持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工作路径,坚持以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民创新创业三大任务为工作布局,改革创新增动能、转型升级提质效,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推动发展能力,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奋发有为,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休闲农业提升工程、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程,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明年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十项重点工作:
  第一,要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落实与创设 
  认真贯彻《国办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同时召开推进融合发展经验交流会进行部署。研究制定《“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同时引导各地编制地方性规划。积极争取制定《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在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用地、用电等方面为企业争取实实在在的政策。争取设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认真落实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政策和农民创业创新政策。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在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同时,积极推动政策创设,使有关政策实化细化、落地生根。 
  第二,要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筛选一批成熟适用加工技术、工艺和设施设备,选择优势产区建立技术示范基地,继续开展科企技术对接活动。培养造就人才队伍,组织实施好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电商、网络销售、西南地区经营管理人员和青年科研人员培训班。引导各部门、各地多渠道多方式开展科技创新、企业经营管理、主食工业化、休闲农业等培训,培育科技创新与推广、经营管理、职业技能、企业家和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等实用型人才。 
  第三,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以完善农产品初加工、综合利用和主食加工标准为重点,加快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加工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ISO9000、HACCP等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和国际标准跟踪分析,强化质量标准公共服务。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的食品和质优、价廉、物美、实用的加工制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培育农产品加工品牌,建立专家队伍,宣传推介品牌创建典型,针对品牌创建开展专业服务。引导地方政府主导,企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社等参与的区域性公共品牌创建活动。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将产品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将质量和信誉凝结成品牌,以品牌的影响力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要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经营主体 
  以资产为纽带积极培育一批精深加工骨干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产业联盟。培育一批产权清晰化、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品牌化的加工示范企业,研究、推介一批发展模式。深入开展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培训指导等方式,带动和引导农民合作社等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分享农业增值收益。 
  第五,要引导农产品加工聚集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建设经验交流会精神,引导现有园区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完善园区功能,突出园区特色,强化产业分工,吸引优秀企业向加工园区集聚,共享资源、服务和分工效应。制定标准,创建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创建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形成集群化网络化发展格局。 
  第六,要开展休闲农业品牌培育工作 
  深入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加大规划指导、动态监督管理和宣传推介服务。开展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中国美丽田园推介、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等工作。召开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举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推介启动仪式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展示活动。在春节、国庆等重点节假日前,开展“春到乡村去踏青”、“夏到农村品美食”、“秋到田间去采摘”、“冬到农家过大年”,四次精品景点线路主题宣传推介活动,向社会推介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和线路,满足消费者在线购买、线下消费的需求。部署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加强遗产地负责人培训,大力宣传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弘扬和传承农耕文化。 
  第七,要推进农民创业创新 
  重点做好创业主体培育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工作。筛选培养农民创业创新辅导师,建立辅导师数据库,开展辅导师技能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业导师队伍。利用现有平台,为农民创业提供产销对接和技术指导等服务,培育一大批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继续倡导和弘扬乡镇企业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受尽千辛万苦、走尽千山万水的“四千精神”,宣传推介一批全国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将一批有思想、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勤于耕耘的农民创业创新典型选拔出来,总结推广好典型、好机制、好创意,引导广大农民在创业创新中学习借鉴。参与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项目展示、发展论坛等相关活动,完成新农民创业创新展览展示活动,开展农民创业创新大赛活动。 
  第八,要促进产业扶贫 
  发展一批小型加工业、农家乐、小超市、小型采摘园、民俗民族工艺等特色产业到村到户项目,引导建立农民参与和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农民利用自己的闲置房屋和土地,进行自助创业,使我们的产业成为精准扶贫的有效形式。组织贫困地区专业村干部,到发达地区考察产业典型,并接受专家的现场指导和讲解,更新发展理念,提高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能力。 
  第九,要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继续支持举办第十九届中国农产品加工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区域性经济交流活动,开展外经外贸培训,搭建各类农产品加工展示展销平台,为企业销售产品和到主产区、境外直接投资、参股并购提供配套服务,加强政策、咨询、信息、人才、融资、技术对接等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统计监测工作,按照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暨休闲农业统计监测工作座谈会的要求,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完善数据库与公共服务平台,设计完善加工业统计制度和调查方法,做到指标宜操作、制度可衔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组织社会力量提供各类服务,发挥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促进产业发展合力。 
  第十,要推动互联网与产业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产品加工业、互联网+休闲农业、互联网+农民创业创新,搭建信息网站群,建立覆盖全国重点企业的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初步建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积极催生和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依托中国农产品加工信息网和中国休闲农业网,搭建农民创业创新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有关行业信息,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尽快建立地方信息子网站,与总信息网建立有机整体,形成信息网站群。已建设的地方信息网,要尽快与总信息网建立链接,实现不同地区信息的互联互通及信息上下传达。 

  十三五”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以更严的标准和更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要按照农业部党组的部署安排和韩长赋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陈晓华副部长的讲话要求,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深化发展规律认识,提高推动发展能力,调动全系统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大力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