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导则》,森林体验,森林疗养,自然教育通通玩得转

  • 发布时间:2016-12-22
  • 作者:admin
  • 来源:壹度创意
  • 浏览次数:1687 次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原则、地址选择要求、资源调查、主要功能类型与要求、森林功能调整、设施与道路建设,以及运营与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文化基地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3 安全色
GB/T 18972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2041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
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 51046 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
JGJ62 旅馆建设设计规范
JGJ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LB/T 014 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
LY/T 2005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DB11/T 632 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规程
DB11/T 842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森林文化 forest culture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与森林之间建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并由此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包含森林体验、森林教育、森林健身、森林疗养、历史人文等内容。
3.2森林文化基地 forest culture base
通过建设相应设施以实现森林文化各种功能的森林区域。
3.3森林体验 forest experience
在森林环境中通过视、听、闻、触、尝、思等方式,欣赏、感知、了解和享受森林文化。
3.4自然观察径 natural observation path
以观察、体验、教育为主要目的,结合一定设施,供体验者了解和学习自然的路径。
3.5森林疗养 forest therapy
利用森林环境和林产品,通过在森林中散步、静坐、冥想等各种活动,来实现增进身心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目标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
3.6自然解说员 nature interpreter
运用生动、科学的语言和恰当的表达技巧,为体验者组织、安排体验事项,提供向导和解说,通过引导人们对森林、自然、文化等方面的理解,激发其产生兴趣,从而传递自然知识的人员。

4 建设原则
4.1 保护优先
注重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破坏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和保护对象的生长栖息环境,不造成环境污染。
4.2 文化主导
挖掘森林文化,基地建设应充分体现当地的人文、地理等特征。
4.3 低碳节能
基地建设材料以木、石为主,使用本地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清洁能源,突出自然风格。
4.4 互动体验
参与者主要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参与森林文化活动。

5 基地地址选择要求
5.1 权属清晰,能够作为森林文化基地长期使用。
5.2 具有独立的管理和运营机构。
5.3 符合地方发展规划建设要求。
5.4 公共交通能够到达,距离干线公路不超过10km,通信信号能够覆盖。
5.5 基地面积要满足森林文化活动需求,坡度低于5°的面积不小于总面积的10%。按基地面积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森林文化基地,划分标准按LY/T2005 执行。
5.6 森林覆被率65%以上,郁闭度宜0.6 以上,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

6 基地资源调查
6.1 调查内容
6.1.1 森林植被
包括森林的树种组成、生长状况、郁闭度、林下植被、土壤类型、物种多样性、季相变化、自然度等。
6.1.2 森林环境
包括森林中的水、空气、地形、地貌等。
6.1.3 基础设施
包括道路、场馆场地、户外展项、餐饮住宿、通讯等。
6.1.4 历史人文资源
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
6.1.5 文化活动
包括科普教育、法治宣传、休闲健身、景观欣赏、文化娱乐、节庆活动等。
6.1.6 周边环境
包括周边人口密度、周边人均收入、交通便利性等。
6.1.7 媒介传播
包括基地在世界、全国、省市的知名度和宣传途径等。
6.1.8 管理服务
包括接待公众参观的引导人员数量、管理机构和人员对基地的运营管理能力等。
6.2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按照GB/T 18972、GB/T 26424执行。

7 主要功能类型与要求
7.1 科普教育
7.1.1 可达性强、地势平坦的区域。
7.1.2 森林类型多样、物种多样性高,满足学习和了解森林知识的需求。
7.1.3 具有步道、自然观察径、森林教室、森林文化创意坊、解说牌等设施。
7.2 健身疗养
7.2.1 环境安静、与其他区域有效隔离。
7.2.2 区域内林木高大、小气候温润,有益于身心健康。
7.2.3 具有活动场地、分级步道、坐观场所、标识系统、疗养服务站等设施。
7.3 休闲娱乐
7.3.1 林下空间开阔、杂灌少、安全性高的区域,能举办音乐会、赏花节,开展游戏、攀登、露营等活动。
7.3.2 具有森林大舞台、秋千、滑梯等游憩设施。
7.4 景观欣赏
7.4.1 森林季相变化丰富,观花、观叶等植物多,森林面积大的区域。
7.4.2 具备观景台、观景步道、座椅等设施设备。
7.5 历史人文
7.5.1 民俗、宗教、历史遗迹等人文文化集中的区域。
7.5.2 具有功能性解说牌、展板等设施。

8 森林功能调整
8.1 科普教育类
针对建设区域需求,以丰富乡土树种为主,通过疏伐、补植等森林经营措施,选择富有观赏、科普、文化价值的森林植物,通过乔灌草的配置形成复杂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对林中野生动物和鸟类栖息地、特色林木及特殊的枯立木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具体经营措施按照DB11/T842 执行。
8.2 健身疗养类
通过疏伐、补植等森林经营措施,重点配置具保健性能的植物,形成以高大乔木为主、道路两侧透视距离不低于50m、林木修枝高度一般不低于3m、郁闭度在0.7左右的林分结构。促进林内空气流动,提升林分景观效果,增加杀菌物质和芬芳气味物质含量,阻噪滞尘,减少花粉等生物污染。
8.3 休闲娱乐类
通过在道路两侧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清除对人体有不适感、不愉快感及引起过敏的植物、灌木及其根茬,以及适当开辟林下游憩场地等措施,保护林木,改善游憩场地通风透光、平整无碍等适宜休闲娱乐活动的环境条件。
8.4 景观欣赏类
通过适当疏伐和增加观花、观叶、观果树种等经营措施,突出植物的色彩、体态、形状和气味等特点,形成森林树冠层次分明、植物色彩丰富、森林景观多样、季相变化鲜明的森林生态系统。
8.5 历史人文类
开展古树名木保护,通过对树势衰弱古树采取保护和复壮的措施,增强古树的生长势与活力,延长古树寿命。古树复壮措施按照DB11/T 632执行;对于历史人文遗存周边的森林,做好防火、防虫等工作,建防火带;人流活动密集的道路两侧割除易着火的杂灌,清理枯枝落叶;林间剩余物粉碎后用于植物肥料、活动场所或步道。

9 设施与道路建设
9.1 设施类型
森林文化基地设施按功能分为10类,如表1所示。主要森林文化设施技术要点参见附录A。
表1 森林文化基地设施种类

类别

设施种类

1.科普教育设施

森林体验馆*、森林博物馆、标本馆、图书资料馆、森林创意坊*、森林教室*、露营地*、森林作业体验场、特色植物收集圃、自然观察径*、散步用道路、探访用道路*、登山路等

2.健身疗养设施

森林浴场*、日光浴场、冥想空间*、帐篷营地、攀岩设施、无障碍设施、健身步道*、疗养步道*、山地自行车道、疗养服务站*、休闲座椅*

3.休闲娱乐设施

森林多功能活动平台*、儿童乐园*、秋千*、滑梯*、多功能健身游憩场等

4.景观欣赏设施

观景台*、动物观察台、树屋等

5.历史人文设施

历史文化遗存、古树名木保护和展示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土农耕文化展示区等

6.服务

设施

游客中心*、森林木屋*、森林休养馆、林产品销售处、野餐桌*、野外休息场所、避难所、停车场*、休闲餐厅*

7.解说

设施

指示牌*、标识牌*、解说中心等

8.卫生设施

污水处理系统、卫生间*、饮水台、垃圾桶*

9.电器、通讯设施

电气设施、电话设施、网络以及手机中继器、广播音响设施等

10.安全、应急设施

围栏*、护坡*、监控摄像头*、火险报警器、安全警示灯等

*为必需设施,可根据功能需求,新建或对现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9.2 主体展馆建设规模
主体展馆包括森林体验馆、森林博物馆、标本馆等,用于展示当地森林的历史、森林演替规律、特色动植物、景观、林产品和工艺品等,馆内基本设施包括展示厅、图书室、多媒体厅及必需的服务设施等。其规模如表2如示:
表2 主体展馆建设规模

森林文化基地规模(S

展示馆建设规模

建筑面积(m2

室外占地(hm2

特大型(S500km2

8001000

1.3

大型(100km2 S500km2

600800

1.0

中型(20km2S100km2

300600

0.8

小型(S<20 km2

200300

0.5

9.3 其它设施
其它设施包括住宿、餐饮、卫生、解说、电气、通讯、安全等设施,其中:
住宿设施按照JGJ62执行;
餐饮设施按照JGJ64执行;
卫生设施按照GB/T18973执行;
解说设施按照GB2893执行;
电气、通讯、安全等设施按照LY/T2005、GB/T 51046和GB/T 20416执行。
9.4 道路系统
基地路网密度应在(40~100)m/hm2之间,路面应选用当地的石材、碎沙、木材、树叶等自然的材料,疗养区域软质铺装的比例不小于75%。不同道路的修建要求如表3所示。
表3 道路系统建设

道路分类

道路功能

建设要求

干线

森林文化基地与外部公路之间的连接路以及基地内的环行主路。

宽度宜按5.0m7.0m 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应大于9%,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应小于30 m

支线

森林公园内通往各功能分区、景区的道路。

宽度宜按3.0m5.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应大于13%,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应

小于15m

林道

登山路

用于一边爬山一边进行锻炼身心

宽度不宜小于1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c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6cm;台阶踏步数不少于2级;侧方高差大于1.0m的台阶,设护拦设施。

徒步路

用于一边行走一边体验当地历史文化、欣赏景观、增进健康,包括步道和小径(步道起点和终点连接在一起;小径起点和终点不连接在一起)

宽度不宜小于1.5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c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6cm;台阶踏步数不少于2级;侧方高差大于1.0m的台阶,设护拦设施。

休闲运动路

森林内用于休闲、运动活动

宽度不宜小于1.5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c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6cm;台阶踏步数不少于2级;侧方高差大于1.0m的台阶,设护拦设施。

探访路

用于体验、学习、观察森林生态活动

宽度不宜小于1.5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c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6cm;台阶踏步数不少于2级;侧方高差大于1.0m的台阶,设护拦设施。

疗养步道

森林内用于疗养等增进健康(松针、木屑)

宽度宜按1.0m3.0m进行设计,不应设台阶;纵坡宜小于7%

10 运营与管理
10.1 自然解说和森林疗养专业人员配备
森林文化基地应配备自然解说和森林疗养专业人员,为游客提供自然解说和疗养指导工作。自然解说专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参照附录B要求;森林疗养专业人员应具备医学基础知识,熟悉森林的疗养功能。自然解说服务规范按照LB/T 014执行。
10.2 体验课程和疗养课程开发
森林文化基地结合地域森林资源特色,针对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时长,开发不同的体验课程和疗养课程,课程不低于3套。
体验课程内容包括知识性学习(例如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经营、法治宣传等)、体验式学习(例如自然游戏、五感体验等)、动手式学习(例如森林手工制作、森林经营实践等)。
疗养课程分为固定森林疗养课程和可选森林疗养课程。固定森林疗养课程菜单宜包含漫步疗法、森田疗法等内容;可选森林疗养课程菜单宜包含作业疗法、芳香疗法、食物疗法、泉水疗法等内容。
10.3 森林文化产业开发
利用森林抚育经营的剩余物(包括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等)及自然材料(包括石子、泥土、羽毛等),通过创意设计,制作森林文化创意产品。利用当地森林中的山野菜配制营养餐。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历史遗址及特色林产品等,以音乐、舞蹈、摄影、绘画、节庆、展会等形式开展丰富的森林文化活动。
10.4 志愿者服务
招募退休人员、学生、社会公众等志愿者,协助设计、组织森林体验活动。每个基地需有相对固定
的志愿服务团队。
10.5 基地管理
森林文化基地具有固定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森林文化基地的咨询、预约、活动设计、设施维护、游客管理等。优先培训和使用当地社区人员参与基地的运营管理,促进社区发展。与学校、环保社团、科普协会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森林文化活动,提高基地设施的利用效率。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
表A.1 主要森林文化设施建设技术要点

设施分类

建设技术要点

1.自然观察径

选择在生物多样性丰富,林分人为干扰少,天然更新旺盛的森林中,树种结构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解说的方式为游客介绍森林中的动植物及其习性、森林结构和功能、森林演替过程等。

2.疗养步道

优先选择在林木高大、香气浓厚、鸟儿多的林分和有瀑布、山泉、溪流、湖泊的地方。修建步道的材料以木屑、树叶、碎石等自然材料为主,坡度小于7%

3.山地自行车道

根据不同的地形设置下山路段、爬山路段、砂石路段、森林路段等,让山地自行车具有挑战性,安全性高。

4.森林教室

选择在林木高大且树冠浓荫的林分中,郁闭度不低于0.6 。每间森林教室容纳30 50 名学生为宜,座椅和讲台用森林经营后的剩余物制作。

5.森林文化创意坊

选择在交通方便,容易获取森林剩余物的林分中。需配桌椅、制作工具,能有水电供应更佳。

6.森林多功能平台

选择在地势相对凹陷,周边有一定坡度的森林中,坡度在10°~20°。每处森林大舞台能容纳500 名以上游客开展活动。多功能平台能供电,并有防雨设施。

7.攀岩

设置在陡峭且岩石稳固的石壁下,有防护绳和防护垫,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指导使用。

8.露营场

选择在地势平缓、林分茂密,无猛兽出没,交通方便的森林中,配套水电和露营平台。平台大小不低于3m×3m

9.森林冥想

选择在安静、位置相对独立且浓荫的林分中,林木高大,地面灌木少,以铺碎石子为宜。设置舒服的木质躺椅。无大风、眩目等不适感,有花香和鸟鸣为佳。

10.森林浴场

选择在负氧离子含量高的针叶林中为佳,如侧柏林、油松林等,林内空气易流通。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
表B.1 自然解说专业人员能力要求

类别

要求

知识要求

1.熟悉植物、动物及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并对森林经营、森林疗养、森林文化等方面有一定了解。

2.掌握主要体验路线的森林解说知识。 3.掌握森林环境教育论所包含的内容。 4.熟悉解说对象的特点和需求。 5.熟练掌握森林解说工作规范。

技能要求

1.能接待不同性质、类型和规模的体验团,有比较娴熟的森林解说技能。

2.掌握一定的沟通交流技巧,与体验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能独立处理解说中发生的疑难问题。 4.森林解说语言流畅、生动,语音语调比较优美,讲究修辞。

5.能正确理解体验者的服务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森林解说服务。

6.能够对体验活动内容进行创新。

 7.能培训和指导初级森林解说员。

学历要求

大专及其以上学历。

参考文献
[1] GB/T 15971 导游服务规范
[2] GB/T 16767 游乐园(场)服务质量
[3]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4]GB/T 18971 旅游规划通则
[5] GB/T 20399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6] GB/T 26355 旅游景区服务指南
[7] GB/T 26361 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
[8] LB/T 011 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
[9] LY/T 1764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
[10] CJJ48-92 公园设计规范
[11] DB11/T 725-2010 森林健康经营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规程
[12] 西蒙•贝尔.陈玉洁译.户外游憩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3] 艾伯特•H•古德,吴承照等译.国家公园游憩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4] 张晓萍.风景游憩林的营造技术和可持续经营.福建农业科技,2006(1):31-34.
[15] 李卿主编,王小平等译.森林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6] 巴伐利亚州食品、农业和林业部.森林教育指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17] 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中国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汇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