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乡村建设,可以通过一村一品、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等方式,对乡村的特色产业进行扶持宣传,对乡村的传统产业、落后产业进行优化升级,还可以通过“众创田园”的方式,为乡村创业者、农业创业者提供指导培训、优良环境和资金支持,形成乡村层面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乡村不仅是当地人的乡村,也是所有人的乡村。因此创意乡村这一模式的运用,要以“共享共建”为基本原则。“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共享”是“共建”的目的。除了当地政府、企业、农户要共同参与,协作者(单位或个人)、友好人士(乡村生活的追求者)、本地外出返乡者、甚至乡村游客也要吸引到乡村建设中,让他们共同建设乡村,共同享受乡村。
金融乡村建设,一方面要完善乡村的现代金融体系,让村民熟悉现代金融工具的使用,比如银行卡、在线金融服务等,如此才能方便农村电商等产业进入乡村,发挥金融和资本对乡建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乡村建设还可以运用一些先进的理念,比如乡村众筹、农业众筹、农村内置金融等方式,为农村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本。
智慧乡村建设,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旨在实现农村生活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目标,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建立农民自有的智能生活价值体系。智慧乡村建设主要起到三个链接功能:链接信息、链接财富、链接情感,包括四项基本工程: 智慧农家:包括家庭网络、家庭安防、远程教育等。智慧农业:建立并完善农业生产感知系统、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农业生产控制系统、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智慧农游:包括光纤接入覆盖、无线网络覆盖、村级网站集合等任务。智慧农务:包括村务公开、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信息触摸屏、在线培训、公共安全监控等。
艺术乡村的建设,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另一方面引入现代的艺术方式,这两项任务同等重要,可以通过乡俗复兴计划和艺术家驻地计划来实施推进。乡俗的复兴计划,就是以乡土文化的个性展示,重塑乡土记忆,实现乡土文化的繁荣。乡俗的复兴,以尊重并体现多元文化特征为基础,强化对每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文化元素的发掘,形成了一批建筑风格迥异、环境优美、乡土浓郁、有产业支撑的特色文化示范村。艺术家驻地计划,即通过当代国内外艺术家的驻地介入,以乡村山水为背景,打造公共空间艺术作品,大地景观、装置雕塑等,在丰富乡村文化内涵的同时,构建一个政府、村民、艺术家等多方共生、共荣、互助的乡村发展关系和机制,激发艺术文化生态三者的良性协同效应。
文化乡村建设,主要从保护传统乡村文化,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教育水平三方面入手。传统文化是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反映了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文化墙绘等方式,让乡村文化得以传播、应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可以通过文化设施建设、电影下乡、农家书屋等形式来实现。提升乡村教育水平,可以从学校教育和村民职业培训两方面实施,在保证青少年的知识与价值观的同时,也让村民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城镇化建设。
生态乡村建设,要以“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为核心,以生态优先、最小破坏的原则来建设乡村,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可以依据村庄的资源环境特色,从有机农业、生态人居、绿色家园、低碳花园四大工程着手。生态人居工程,核心是建设人与环境友好健康的生态建筑;有机农业工程,即发展特色种养殖基地和加工基地,建设有机农场、有机餐厅;绿色家园工程,就是要利用太阳能系统、沼气系统、微风发电系统、生物质能源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利用周边低成本的贫辽土地、石漠化土地,建设新兴产业——能源农场;低碳花园则是利用污水景观处理系统、小型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雨水花园和人工湿地等技术,实现低碳生活。
创意乡村,即创意驱动型乡村发展模式,就是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手段,把新思维、新观念、新技术、新文化引入乡村规划、开发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小镇,最终实现幸福乡村。创意乡村的模式由壹度创意提出并不断完善,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新模式,是打造特色小镇的新理念。创意乡村的表现形式目前有六个类型,包括生态乡村、文化乡村、艺术乡村、智慧乡村、金融乡村和产业乡村,这六种表现形式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六种手段,六个方面。创意乡村最重要的内核,就是建设幸福乡村。 特色小镇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路径,幸福乡村则是美丽乡村的内核。幸福乡村的概念,要求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人为本,尤其以当地人为本,不论是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升级,都要考虑当地人的意见和感受,让当地人参与并获益,让乡村更宜居,让村民更幸福。创意乡村模式示意图 幸福乡村建设离不开政策支持,通过政策的支持,吸引更多人才、资金进入农村,从医疗、教育、环境卫生、社会保障、乡村治理、产业升级等方面入手,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本案为休闲农业总体规划与概念策划方案,包括概念策划、项目建设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等专项规划内容。与其他休闲农业项目相比,农耕文化园优势更在于其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上宅文化遗址是华夏农耕之源,具备重要的农业科普和科教价值,是普及农耕历史知识、激发爱国激情的农耕文化体验基地。
北京圣露国际庄园,是一家以葡萄种植为基础,葡萄田园观光为形式,葡萄酒贸易为核心的创新型酒庄。庄园在立项之初就以“国际化、高起点、有品位”为目标,力求打造一个与首都“世界城市”建设相匹配、有国际影响力、有较高附加值的高端度假园区,预计投资3亿元。
一个将田园景观浪漫化的极致之作
昌平苹果主题公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水库北岸,被明十三陵环绕,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公园占地面积约800亩。
现代景观设计与浪漫爱情的有机结合是本园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理念。壹度创意为蓝调薰衣草园设计了彩之韵、聆香亭、紫色恋曲、跨越时空的爱恋、布鲁斯婚礼广场、爱之源、香(相)恋小站、爱之帆、爱之谜、童年记忆、爱之门、存爱田园等几十处景观小品,让浪漫爱情的气息充盈整个园区。
该项目为乡村旅游规划提升项目,以乡俗复兴为线索,以京味乡俗为主题,着力塑造并传播御香园的“老北京、俏乡俗”形象,提升御香园的旅游观赏性、参与感和体验度。
本项目正是在森林旅游的框架下,以“1+X”的开发模式为基础,融合科技养生、文化养生、农法养生等多种概念,打造了一个全新的、野奢的、国际化的森林养生度假山谷。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乃至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河北省尤其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本次规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本次整治工作将以产业规划、村落美化与提升建设、环境保护规划为重点内容,通过景观绿化、环境保护、民居改造等工程,打造一个全新的邓村。
汉石桥村汉石桥村最适宜走观光休闲农业与高科技航天农业相结合的道路。其整体规划与全面升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智慧型生态艺术村落”这样一个颇有价值的模式,更会激励着我们为美丽乡村创造更多、更美的形态。
本案为休闲农业总体规划项目,汇馨芳香世界融合农林水产、芳香产品加工、婚庆、康体、食宿、娱乐等多个产业,打造中原地区一流的休闲农业创新示范园区。
开发亲子农业,除了CSA、自然体验和农耕体验和朴门永续设计之外,还有第五条路径,那便是“食育工坊”。
如今朴门农艺越来越成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态设计理念,无论是以朴门设计理念打造整个休闲园区,还是在休闲园区中打造一个简单的朴门花园,都会让你的园子与众不同。
幼儿园有着独特的理念-“亲近自然、亲近传统农耕文化”。尽管没有盈利,但这并不能阻挡投资者的青睐和扶持。
发展特色民宿项目不仅可以提升当地的人气和经济,也能够串联起当地的产业链,极大地刺激乡村旅游的发展。
在乡村旅游日益火热,生态旅游备受重视的大趋势下,“矿山公园”或许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践行的解决方案。铜锣山矿山公园不仅在百姓增收、居民就业、经济转型、土地增值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还将减缓生态恶化,让当地生态复原与保护成为可能。
在资源日趋枯竭生态不断恶化的今天,许多矿山、油田不得不面对经济转型的难题。纵观国内外,以旅游带动产业升级是很多地区的共同选择。在乡村旅游日益火热,生态旅游备受重视的大趋势下,“矿山公园”或许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践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深度展示这诗意栖居的耕读学园,希望对农旅乡建、自然教育的同仁多一些启发和感悟。
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集中展示了中医养生保健的精华,更为休闲养生农业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崭新的思路。
称美味世界,以食材为核心,以花园为属性,以花园的视角去设计菜园,将可食食材的种植农园按照自然界模式打造成一个生态艺术的花园,即实用+美观=食材花园。
艺农生活是一种贵族式的新理想主义生活,对于不同的群体,艺农生活代表着不同的体验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