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权威发布: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山东经验

  • 发布时间:2019-05-22
  • 作者:admin
  • 来源:壹度创意
  • 浏览次数:1797 次

菏泽市牡丹区示范园

 菏泽市牡丹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深入推动牡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借助科技创新、政策推动、三产联动、电商带动、低碳循环等方式,努力实现富农兴业的终极目标。具体有以下做法:

发改委权威发布: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山东经验

1、科技创新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动力

 通过技术引进、研发、推广,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牡丹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相继成立了牡丹学院、中国牡丹应用研究所、院士工作站等专业牡丹科研机构17个,并与20多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政策推动是园区发展的坚强助力

 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牡丹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从牡丹种植、生产、加工、科研、市场开发等方面,推出12项优惠政策全方位扶持牡丹产业。市、区两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统筹全区牡丹产业科技研发、基地建设、市场开发等工作,研究提出配套政策和措施。

3、三产联动是园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持三产联动,凝聚发展合力。在扩大种植面积、培育牡丹品种、做优一产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牡丹深加工龙头企业,抓好现有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做强二产,并着力推进与旅游、商贸物流等三产的融合,加快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4、电商带动是园区发展的巨大活力

 充分利用牡丹特色产品资源,依托淘宝特色中国·菏泽馆、田田圈等电商平台,综合运用展销、直销、网销等多种形式,通过集中仓储、统一管理、质量追溯和规范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先后培育出以牡丹为主体的苗木、家纺、食品、陶瓷等电商企业,打造菏泽牡丹特优产品品牌和商标。

安丘农谷示范园

 安丘是首批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近年来,安丘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把安丘农谷产业园作为全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龙头,举全市之力进行打造,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有以下经验做法:

发改委权威发布: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山东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推进体系

 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谷示范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设立安丘农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管委会,从相关部门单位选调精干力量常驻办公,全面负责示范园的规划、建设、管理、招商、服务等具体工作。省、市、县各级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在一线协调解决问题,保证了园区快速推进。

(二)加大政策支持,强化要素保障

 市委、市政府在要素资源方面给予安丘农谷优先保障,安排450亩土地指标优先给予农谷物流园、农谷科技园、盛大交易市场、沃华智慧农业等重点项目,并将发改、农业、财政、环保等部门的涉农资金进行整合,打包支持农谷建设,目前已到位各类财政资金3922万元;配套出台了支持园区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对产业园区进行专门扶持,为推动安丘农谷按期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统筹协调资源,加强设施配套

 通过集中攻坚,园区核心区内5000余亩建设用地全部拆迁完毕;多方筹措资金,规划建设的“四纵四横”22公里道路已全部开工,华安路、农谷路等已经建成通车,配套6万吨污水处理厂已完成规划设计,水、电、燃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同步配套到位。

(四)注重规划引领,按期推进实施

 聘请专业机构对安丘农谷进行整体规划,总用地面积1.1万亩,核心区面积5700亩,规划建设“一平台六大功能区”,各项工程已按年度计划全面铺开建设。

(五)注重利益联结,促进农民增收

 产业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民增收,在示范园创建过程中,始终将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对园区内农民,采用“土地流转+优先雇佣+社会保障”的方式,实现了就地市民化,并探索了订单协作型、股份合作型、托管服务型、风险防范型、新品提升型、品牌带动型等几种利益联结模式,增加了农民收入。

发改委权威发布: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山东经验

 示范园建设的目的是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安丘农谷创建过程中,对一些做法及时进行总结,目前已探索了三条独有,且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沃华大葱社会化服务模式

 山东沃华农业科技公司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探索的大葱社会化服务模式可以概括为:“丸粒化包衣—精量化播种—工厂化育苗—自动化移栽—集约化采收—智慧化交易”。只要农户有需求,一个电话到地头,农民只需提供土地,剩余的育苗、种植、管理、收获、交易等环节,都可由沃华公司提供服务实现,该模式能使生产效率提高5倍,大葱产量提高10%左右,真正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从事二产三产,增加收入。目前,“安丘农谷”已建设240亩育苗中心,节约育苗土地4000亩,沃华模式已覆盖周边4万亩大葱种植,每亩为葱农节约生产成本900元左右,年可为群众增加收入3600万元。

(二)供销氯化苦土壤修复模式

 氯化苦土壤熏蒸服务是安丘供销农资公司跟中国农科院合作研发的新技术,在土壤改良、土壤康复等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该技术对土壤进行保护性修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高产高效作物的循环连续种植,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目前,氯化苦土壤熏蒸已覆盖安丘13万亩大姜,该模式可使化肥使用量减少约50%,农药减少约40%,产量提高30%。

(三)农作物政策性保险风险防控模式

 “安丘农谷”率先在全省实施了大葱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工作,由政府按照农民的种植成本加基本收益确定目标价格,当农产品实际交易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通过保险这种方式给予赔付。该模式2018年已在安丘试点16万亩大葱,年可保证农户5.6亿元的“兜底”收入。该模式大大降低了因大葱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保证了葱农的稳定收入,目前正在探索建设大姜目标价格保险。


滨州市滨城区示范园

 滨州市滨城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按照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要求,立足农村产业内部融合发展的类型定位而建设的,以下为典型做法:

发改委权威发布: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山东经验

(一)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构建示范园产业集群

 滨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建立示范园创建任务的目标考核体系,明确各部门的创建工作考评标准,推行目标责任制,逐层分解任务指标,对重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动态管理、定期通报,确保创建任务快速推进、高质量落实。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在资金投入方面,以省级涉农资金打捆整合下达农业项目试点为契机,连续三年整合涉农打捆资金2亿元,用于示范园区建设,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实行跨部门、跨年度统筹涉农项目财政整合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在土地政策方面,通过土地整治带动、农村用地保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措施,强化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土地政策支撑,将农业产业对建设用地需求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按照产村一体、产村相融布局新村,提升农业建设用地供给。

 三是在金融政策方面,积极支持农业银行、邮政银行等国有银行网点由乡镇向村社延伸,加快组建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以财金集团为平台成立农业发展基金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解决农民贷款难题。

(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以农业龙头骨干企业为支撑,搭建示范园整体框架。近年来,滨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特别是以优质小麦、无抗生猪两大主导产业为主体的农牧结合、三产融合发展,提升了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在三产融合发展中,需要良种服务、订单粮食生产服务,为此,园区逐步融合了良种研发生产企业、粮食生产服务企业。

 在优质小麦副产物利用中,生产食用酒精后的液态酒糟难以无害化排放,为处理这一副产物,示范园引进了裕龙农牧、万代科技等生猪养殖企业,进行生猪自动化、智能化液态饲喂。

 对于园区玉米加工利用,由金汇玉米、生猪养殖企业进行加工、转化利用。对于生猪屠宰、肉食品加工,由中裕食品、隆达食品进行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

 为处理养殖粪污,建设了大型沼气工程,实行沼液沼渣就地消纳。


新泰市农光互补示范园

 新泰市农光互补示范园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以高效设施农业为基础,以农光互补共生为路径,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以农民增收致富为根本,全力打造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形成了以下五方面经验做法:

发改委权威发布: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山东经验

(一)“农业大棚+光伏发电+沉陷区治理”三管齐下

 示范园区总投资200亿元,利用采煤沉陷区12万亩,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建设1个核心区,6个辐射区。其中,核心区建设总投资50亿元,建成高效农业大棚9620个、农光互补光伏电站6个、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共修复沉陷地2.8万亩,昔日沉陷废弃地成为新“六产”与新能源交相辉映的转型发展新载体。

(二)“运维中心+技术服务+数据平台”三位一体

 示范园内建设大数据运维中心一座,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创建活动,提供农业大棚技术培训和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并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建设开发进度、质量管理、运行情况等信息的查询、监测、分析和管理,全面提高园区建设信息化水平和农业智慧化水平。

(三)“上级指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三方协同

 充分发挥政府规范市场与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有效共轭机制,将客观公正原则贯穿项目招商优选、建设监督、后期检验评估全过程。市政府强化组织领导,指导各企业加快建设配套完善的高标准农业大棚,大力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休闲采摘、旅游观光等产业,优选北控、华能等6家企业集团成立全资项目公司,在全市形成集生态农业、光伏发电、观光旅游、科研教培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四)与光伏发电相融合

 示范园坚持在发展模式上“农光互补”、在建设思路上“先农后光”,把大棚农业种植与光伏发电相结合,集中打造农光互补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2万亩,目前,示范园核心区,除种植各类高效蔬菜之外,大力发展灵芝、树莓、蓝莓、菇娘果、大樱桃等特色农产品1800棚;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于2017年9月并网发电。

 (五)产业园区与文化旅游相融合

 深入发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大力培育发展农事体验、观光采摘、生态旅游等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积极开发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创意农产品,实现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旅游商品。目前,示范园核心区内各片区都建有自由采摘区、休闲观光区,吸引游客体验农事乐趣、欣赏田园风光,均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实现收入5000多万元。

发改委权威发布: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山东经验

 新泰市农光互补示范园建设有实效。

(一)带富了老百姓

 “农光互补、农字优先”的指导思想,使农民成为示范园建设最直接、最得利的受益群体。

 一是土地租赁收益稳。农民每年可直接获得亩均1000元左右的土地租赁收益,流转价格5年一签,从根本上确保了农民土地收益稳赚不赔。

 二是就近打工收益多。蔬菜大棚运营、光伏设施建设等,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其中一期项目就带动1.5万村民实现就地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

 三是承包经营收益高。实施“一十百千”工程,即1个光伏农业企业关联10个以上专业合作社,培养100个以上能人大户、科技带头人,带动1000户以上农民参与农业大棚承包经营,年亩均收入达到5万元。

(二)盘活了村集体

 各驻地村集体通过参与示范园建设,夯实了家底、挺直了腰杆。

 一是整理土地生财。通过整理荒滩边角地,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几十万到百多万不等的流转租金,各村为群众办事的底气更足。

 二是深度融入掘金。各村抢抓项目建设机遇,牵头成立合作社,组建运输车队,建设农贸市场,注册劳动服务公司,由点及面嵌入农光互补产业链条。

 三是强化育人快富。将培强村“两委”带头人作为强村富民的根本,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的方式,先后组织到寿光学习蔬菜种植经验,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农光互补项目建设培训会。

(三)打造了新六产

 形成以光伏发电为龙头、农业全产业链为支撑、优质项目不断衍生的“新六产”格局。

 一产跨越发展。引进专业化农业公司,建设标准最高的第八代农业大棚以及育苗基地等设施,种植有机蔬菜、食用菌、中草药等高附加值作物,将成为继寿光、莒县之后全省第三大设施蔬菜基地。

 二产重构发展。在已建成6家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发电基础上,紧盯农光上下游产业,引进发展东旭石墨烯基金产业园、德润果蔬速冻深加工等产业项目,实现新能源与“新六产”协同发展。

 三产加速发展。建设泰晶智慧物流、青云国际冷链物流等项目,发展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科研教培、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构建棚外发电、棚内种植、农光互补、产业融合的田园综合体。

(四)开拓了财税源


 据测算,示范园一期项目可年产优质蔬菜5.8万吨,亩均收益5到8万元,光伏发电将实现税收1.4亿元;四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果蔬产量可达23万吨以上,整个园区在25年运营期内可为地方缴纳增值税、城市建设维护费、教育附加费及企业所得税140亿元左右;同时,带动基建、蔬菜加工及运输、旅游观光、信息服务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壮大,也将为地方增加更多的财税增长点。


壹度创意

农旅规划首席创意品牌

策划·规划·设计·景观

没什么技术,创意是我们最自恋的技术;

没什么理论,落地是我们最自信的理论;

没什么情怀,专注是我们最自豪的情怀;

没什么成就,口碑是我们最自然的成就;

农庄·乡村·城镇·旅游


乡村集结号

乡村振兴 全产业链服务品牌

资源交流平台,农庄企业后台

宣传推介舞台,智慧创新讲台


服务案例

19个乡村墙绘、壁画、涂鸦经典案例,带你走进别致的美丽乡村
19个乡村墙绘、壁画、涂鸦经典案例,带你走进别致的美丽乡村
蓝调薰衣草园:放慢脚步,寻找爱的灵魂
蓝调薰衣草园:放慢脚步,寻找爱的灵魂

壹度专题

很小资很理想的生活方式
很小资很理想的生活方式
亲子农场的教育产品体系
亲子农场的教育产品体系

行动计划

创意乡村行动计划——倡议书
相关文章